12月17日上午,“第3届外语跨学科研究南湖学术论坛暨第8届研究生学术年会”在vic008维多利亚102会议室举行。华东师范大学赵朝永教授作“社会翻译学视域下文学译介的‘叛逆与新生’——以《红楼梦》《金瓶梅》的英译与传播为例”线上讲座。
赵朝永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框架。他采用社会翻译学和描写翻译学,以《红楼梦》《金瓶梅》作为经典案例,探讨了古典小说译介与传播过程中的语域变异、变异成因以及文学译介基本规律等话题。
讲座中,赵朝永教授一一解读关键术语。首先是译介学,他引用谢天振教授的观点解读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其中包括个性化翻译、误译、节译、编译、转译、改编。他还提到描写翻译学和语料库翻译学,并分析了国内外对社会翻译学的研究现状,探究译者惯习。他指出描写翻译学是将翻译置于译语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等背景下进行研究,语料库翻译学是基于语料库的语域变异研究。他还提及了多维分析法和语域变异研究的起源、演变及核心概念。
赵朝永指出,《红楼梦》和《金瓶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他认为这两本书有一些相似之处,并通过对比其英译本,得出一些启示。首先,他介绍了《红楼梦》的作者、创作年代、主旨等,并整理了国内外英译本。然后通过对比王熙凤双关语案例的几版翻译,分析其优缺点。同时,他对机器翻译《儒林外史》片段进行测试,对比ChatGPT、Google和百度翻译的结果,认为ChatGPT略胜一筹,但其翻译王熙凤案例仍不具有代表性。此外,他列举了《红楼梦》英译本的语料库构成,分析其语域变异情况,概括各译本总体特征。乔译本是“普通叙述说明”,邦译本和杨译本是“想象性叙述”,两者趋向性大致相同。接下来他介绍了《金瓶梅》的英译历程和语域变异情况。讲座最后,他对两本书的译者惯习进行分析,指出译者惯习一定程度上影响语域变异。他认为,译者惯习越凸显,个性特点越强烈,译者风格也更鲜明,译者更容易反叛外部制约因素。最后他强调社会翻译学有助于更好解释译者行为、翻译过程以及译本语域变异的成因,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翻译活动本质。
整场讲座,赵朝永教授以实际案例向大家阐明社会翻译学视域下文学译介的“叛逆与新生”。讲座内容引发了听众思考,大家对社会翻译学、描写翻译学、多维分析法和语域变异研究有了更深理解。
【专家简介】赵朝永,博士,博士后,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汉对比与外语教学、语料库翻译学、英语演讲与辩论。目前已出版专著2部、译著9部;在Swiss Journal of Psychology、《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教学》《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语电化教学》《外语界》《外语研究》《世界汉语教学》及《当代修辞学》等SSCI、CSSCI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1项、上海市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项、中央经费海外发文项目1项、全国高校外语教学科研项目1项;担任《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外国语文研究》、《当代外语研究》等多家外语类期刊审稿专家,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等评审专家;担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生态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研究会副秘书长及上海市外文学会等六个学术团体的理事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