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所在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术交流

唐丽霞教授做客外语论坛谈非洲的农业和农村问题
作者:张喆编辑:李钰婧审核:耿云冬时间:2021-12-23点击:

12月18日晚,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发展管理系唐丽霞教授应邀做客第162期外语论坛·专家论道,做了题为“走进非洲的农业和农村”的线上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国别与区域暨世界农业文化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非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讲座由我院特聘教授王战主持,学院副院长覃江华代表学院致欢迎辞。


5D12A2578FFB41C2FDFD3FBD43DA7C20

唐丽霞结合各类关于非洲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数据,梳理了西方话语体系中的非洲农业和农村形象,并提出“贫困是制造出来的”这一观点,她坦言,真实的非洲和数据制造出来的非洲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结合研究经历,唐丽霞指出非洲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包括:农业增速仅略高于人口增速、农业生产力水平普遍偏低、农业灌溉程度低、水资源利用能力弱、化肥使用程度严重不足、良种使用率低、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低、非洲国家政府财政支农能力弱等。

基于多年来对非洲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唐丽霞剖析了非洲小农的特点:虽然很多非洲国家也有以农业雇工为主的大型农场和一些国家农民合作社,但以家庭为主的小农农业依然是非洲农业的主体。在消费方面,与中国“量贩式”消费行为不同,非洲人为了满足当地人在有限消费能力下的基本生活需求,他们遵循小包装或零星购买的“量入为出”的逻辑。在储蓄方面,由于低收入使得他们的现金获取能力有限,非洲人总是努力将现金转化成实物。唐丽霞进一步总结了非洲小农的生产方式特点,包括:基本农业生产资料不足、农业发展的脆弱性高、缺乏良种、政府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和补贴不足、劳动力稳定性不足、农业贸易市场不发达等。她认为,非洲的农业和农村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并从组织方式、村庄的聚落形态、农业生产方式、乡村的治理方式、人的行为特点等维度做了细致阐述。

唐丽霞总结了到非洲开展研究的五点感悟:丰富了人生的经历、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感受和理解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更加深刻理解贫困与发展议题,理解国际发展援助,理解中非合作的重要性;更加深刻理解中国在国际社会影响力的提升;重新认知非洲,被非洲人的智慧、乐观和友好所感动。唐丽霞以身示范,鼓励年轻学子关注非洲,投身到非洲研究中去。

整场讲座,唐丽霞娓娓道来,为听众呈现了非洲农业和农村的真实面貌。讲座最后,唐丽霞就我校经济管理学院周德翼教授、vic008维多利亚龚献静教授提出的问题分别做了解答。我院耿云冬副教授就此次讲座做了总结发言,对唐老师提出的“贫困是制造出来的”、“种子也卡脖子技术”、“要用发展主义的观点去理性看待中非农业合作前景”等观点表示赞同,并介绍了我校在育种领域的科研优势,希望未来与唐老师团队在非洲农业和农村问题研究上开展更多合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