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1日至7月12日,vic008维多利亚成功举办“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本次夏令营旨在通过院情介绍、专业导航、导师学术讲座等活动,增进全国优秀大学生对我院外国语言文学和翻译硕士两个学位点研究生培养的了解。据悉,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各高校近百名学生报名参加本次夏令营,经学生个人申请、专家审核讨论、入营资格确认,最终46名同学入选“2024年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的正式营员。
7月11日上午,学院举行线上开营仪式。副院长秦发兰对参加本次夏令营的同学们表示热烈欢迎,从历史沿革、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文化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做校情、院情介绍,并以王国维先生的三种治学境界与大家共勉,希望同学们在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时代任务中,发挥外语人的独特价值、勇担外语人的时代使命、发出外语人的时代之声。翻译教育中心主任耿云冬从硕士学位点简况、翻译硕士招生情况、学术硕士招生情况、历年招考情况四个角度出发,聚焦入学教育、就业指导、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学术活动、科研环境、课程体系、过程化培养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院教育教学特色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理念。开营仪式后,秦发兰副院长、耿云冬及金蓓老师就我院学术硕士研究方向、新媒体翻译、涉农翻译、译后编辑等问题与同学们交流讨论,积极解答各位营员的问题。
7月11日下午,李敏锐、潘不寒、朱茜、龚献静、孙琳琳老师分别就文学、翻译学、外语教学、国别与区域、语言学等不同研究方向做了学科前沿报告,MTI中心副主任金蓓老师担任主持。李敏锐博士以“跨学科视域下的文学研究”为主题,从文学研究中心的师资力量、研究方向、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特色等方面,详细介绍了我院文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并列举了文学跨学科研究的范例。潘不寒博士介绍了国内外翻译能力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口译能力的要素,引导学生将个人的翻译能力提升与AI技术的应用相结合、与国家翻译实践的发展需求相结合。朱茜博士围绕文献阅读与研究选题之间的关系,详细介绍了文献分类、来源以及金字塔式阅读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演示了不同类型笔记的制作方法、研究热点的分析技巧以及研究选题的确定方式,旨在为同学们后期的研究生学习提供基础支持。龚献静教授针对当前广受关注的AI对外语专业的挑战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从翻译、外语教育、文学研究等层面,结合具体案例展示AI对外语学科的挑战,并勉励同学们保持开放态度、发挥主体性、积极利用人工智能带来的便利,积极应对AI对专业学习和研究带来的挑战。孙琳琳教授以“语序与语义”及“言据性”为例,谈到了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及当前保护和促进这种多样性的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语言在不同层面各有特色,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语言景观,并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广泛而复杂的格局。五位老师的精彩分享,不仅展示了我院在各研究领域的丰硕成果,也为营员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7月12日上午,学院按照报考意向对营员进行了分组面试考核,MTI中心副主任郭海燕老师担任主持。考核小组对每位营员的外国语水平、学科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行了全方位考察。经专家考核与材料评定,最终19位同学被评选为“优秀营员”。营员们纷纷表示,夏令营活动紧张且充实,从中受益匪浅,通过学习交流,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次夏令营不仅是一场学术盛宴,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
随后,学院举行线上结营仪式,我院党委书记冯国林做主旨发言,副院长秦发兰担任主持。首先,冯国林书记从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意境之美三个方面介绍了华农之美。其次,从现代农业与外语学科的融合出发,阐释我校外语学科的优势所在。最后,提出四点期望与营员们共勉。其一、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发展地如火如荼,外语学子应该关注社会大事,积极应对其对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影响;其二、同学们不仅要关注自身发展,更要关注国家发展、民族兴旺、人类进步;其三、同学们应该主动学习,提升学习能力,明确自我需求;其四、人生之路难免遭遇挫折,希望同学们始终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活动最后,冯书记和秦院长热情邀请同学们来华农求学、参观,期待有机会来年金秋九月与各位同学在狮山相见。
本次夏令营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全国各高校的优秀学子和我院的人才培养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促进了国内高校优秀本科生之间的朋辈交流,拓展了优秀本科生的学术视野。夏令营期间,营员们通过聆听学术报告以及参与小组活动,深入了解了学科前沿,激发了他们在未来学习道路上不断探索和追求卓越的热情。同时,本次活动也展示了我院的学术实力和科研环境,彰显了我院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综合实力,提升了我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