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周学院各项教学工作运行平稳有序。现将主要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教学运行情况
1、本周学院课程总体运行情况良好,课程规划和安排合理。教师全部能严格按照正常课表上课,责任意识强,能够围绕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组织开展线上教学工作。进一步要求老师录屏或利用能回放的平台,满足同学们能随时学习。
2、大部分教师注重利用多种手段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管理,能够维持良好的在线课堂秩序。教师通过线上教学作业设计和线上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线上教学;利用各类在线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提前布置学生自学任务,及时布置作业及思考题,进行线上辅导答疑。
3、学生线上学习状况良好。学生到课率高,能够遵守线上教学课堂纪律,积极配合教师完成课程签到、网络课堂互动和交流等线上教学活动;有的教师还增加了学生自评和互评,提升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的自我监控和小组互助。
4.完成因外教辞职而导致的师资重新调整,学院动员相关老师克服重重困难,把外教原来承担的口语类课程全部承担下来,并进行相关课程调整。
二、专题研讨《大学英语》在线考试方案
《大学英语》作为涉及面广、综合能力考查内容丰富的课程,其考核方式的选择需集思广益、充分推演。2020年4月8日下午,学院组织2019级大学英语教研室全体教师开展在线考试研讨。这是继上周学院组织在线考试研讨之后又一次论证,会上老师们主要探讨了对线上课程考核的担忧、课程考核的方式与方法、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比例以及尊重个性化教学等问题。
老师们建议提高过程考核成绩在课程总评中的权重,适当降低终结性评价在总评中的权重。在平时在线课程中老师们通过QQ群、微师、雨课堂、批改网、U校园、WE Learn等平台加强过程管理,付出颇多,学生也很努力,建议将自主学习与过程考核比例提高到70-90%,期末考试比例降低到30-10%。
对于线上期末考试形式老师们提出各自的想法,有老师建议只考读写能力,完成指定某一文章阅读,对文章的观点等主观问答并评论或续写或摘要并评论;有的老师建议只考翻译;有的老师以主观题目形式考查学生语言知识的运用,可借助批改网完成,限定时间统一考试,分成2-3个时间段,准备2-3套题目,鼓励学生参加第一个时间段,如果有网络问题或者提交问题,则安排第二/第三时间段,采用不同考题等。
经过充分讨论,形成几点共识:
第一, 期末考试 比重30%;考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表述与评价能力等。
第二, 期末考试,准备几个时段,限时考试,满足所有考生能接受到考试信息并完成考试。
第三, 平时成绩比重加大到70%后,明确自主学习和过程性考核的基本要求,包括规定要求和老师自主发挥要求。规定要求包括批改网作业(10%), WELEARN作业(10%),慕课笔记/课堂笔记/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小测试(15%)(至少包含2项),U校园听力(30%),此部分比重占比(65%);老师自主发挥占比(5%)。
原来线下课堂 |
空中课堂 |
项目 |
考核目标 |
项目 |
考核目标 |
平时 (30%) |
1.批改网3次 |
读写能力 |
平时 (40%) |
1.批改网3次(10%) |
读写能力 |
2.课本后作业 |
综合 |
2.WE LEARN(电子课本后的作业)(10%) |
综合 |
3.其他(老师自主发挥) |
|
3.慕课笔记/课堂笔记/课堂互动/小组讨论/小测试(15%)(至少包含2项) |
综合 |
4.其他(如点名等 ,老师自主发挥5%) |
|
自主学习 (30%) |
U校园(30%) |
听力 |
自主学习(30%) |
U校园(30%) |
听力 |
期末考试(40%) |
四大类题型(听力3种题型、写作1种、翻译1种、阅读3种) |
综合性 评价 |
期末考试(30%) |
思辨写作(20%)(批改网) 小组合作项目(10%)(小组共同分+个人分,同学互评、老师打分) |
综合素质 考核 |
三、毕业生论文管理工作
上周学院对194名应届毕业生进行了第二轮学位论文进展情况调研统计,大部分同学已完成部分初稿撰写,还有少部分同学仍停留在资料等收集整理分析阶段,也了解了同学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学院也相应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帮助,一是帮助学生远程获取文献途径,鼓励学生多利用学校图书馆资源,了解《微课|图书馆远程电子文献资源服务》指南;二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vic008维多利亚2020届学士学位论文工作的通知及工作手册》,知晓人文社科类论文撰写规范,与相关导师了解学生论文进展慢的原因及解决的办法。
2017级学生论文导师遴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四、2020-2021-1学期教学计划
学院将下学期各年级教学任务进行了初步落实;将2020级第1学期课程录入本科教务管理系统,并进行教学执行计划维护;对17级、18级、19级已录入系统的课程结合各年级人才培养方案逐一进行了核对,做到各年级课程无遗漏,无课程类型、课程代码、学分、学时等错误,为下一步学院排课和教材任务落实做好准备。